证券时报记者 曾剑
2024年年底,中国纺织机企业卓郎智能(600545)在国际纺织会议上展示了自主研发的MES系统“昇思幂”。这个系统可以帮助纺织企业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相当于给纺织机械装上了“大脑”。
“昇思幂”的诞生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里程碑,标志着行业数智化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该系统的采用,较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可观,同时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千人纱,万人布。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挤的厂房、忙碌的工人、高温和噪声是大众对其生产环境的传统印象。高能耗、高成本、低附加值、依赖人工操作和分散式管理模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老式织机,转速慢、故障率高,甚至还需要人工摆纬。”卓郎智能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机器在“大脑”的加持下更加集成化、网络化、数智化。
卓郎智能主营业务为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旗下拥有赐来福、青泽、阿尔玛等多个全球知名纺织机械品牌,产品线涵盖梳棉机、细纱机、转杯纺纱机等设备。
去年底,卓郎智能在业界率先推出“昇思幂”智慧工厂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是面向纺织行业的数智化生产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全物联、全流程、全集成、实时在线、可追溯、智能分析、精管理等多项功能。
“‘昇思幂’能够满足用户对部分工段,全工段,单工厂,多工厂,园区以及集团的生产管理要求,并具有可配置、可定制、可集成等诸多特性。” 卓郎智能上述人士介绍称,现在用户在手机上就能查看生产工序和业务数据,通过生产信息数字化帮助客户实现智能运营。
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为企业建立从底层设备、仪表到上层管理,融合订单、计划、排产等全面一体的数据集成与融合平台。在数据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智能数据分析辅助管理与决策。
卓郎智能2024年年报显示,“昇思幂”成功落地后,成功服务于中国近年投资规模最大的纺纱企业。
以实际反馈来看,“昇思幂”的使用使得企业用工比企业开始运行时减少了20%以上,万锭用工达到20人以内;生产效率提高了15%以上;出现不合格品率降低了10%以上;电能消耗下降5%以上。
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表现稳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纺机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62%;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加7.84%,较2023年提高8.31个百分点;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36%。由于基数原因,利润增幅逐步收窄,但行业平均营收利润率为7.48%,全年维持在7%以上,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对124家纺机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2024年全年经营总体承压情况较前三季度有所改善。59%的企业营收超过上年同期,46.5%的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36.9%的企业在手订单超过上年同期,58.2%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
不过,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新兴市场需求波动等外部风险依然突出。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刘松认为,行业虽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但依托政策护航、内需韧性及创新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仍然稳固,行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广阔。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突破,为纺织行业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AI算法可优化生产参数,工业互联网平台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5G技术则解决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稳定性问题。
在卓郎智能人士看来,纺织机械行业在“智造”之路上需要做好融合智能、服务化转型、构建生态这三件事:
一是需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实际的场景中,为客户和行业创造价值。
二是需要逐步从系统提供商转变为数据与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三是需要构建纺织行业生态,将纺织企业、设备供应商、专备件供应商纳入一个平台,共享数据,提供信息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纺机、备件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为行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借助AI和机器人实现转型升级,继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