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孙凯杰】对于经历了2024年“债牛”的投资者而言,2025年的市场行情,可能没办法让他们像去年一样愉快地“收蛋”了。
春节刚过,90后投资者刘欣(化名)和往常一样,将手里闲置的两万元买入了他新挑选的一只债券基金,然而快到五一假期了,这两万块钱还是负收益,这样的表现,他显然无法满意。
2025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纯债型基金收益放缓、大量赎回成为趋势。与此同时,权益市场、可转债市场回暖,为兼具进攻性的“固收+”产品带来了超额收益,引发了投资者的涌入。
“债牛”行情不再,
一季度债市震荡反复
2024年,国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在持续的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债券市场整年走势良好,尤其是纯债型基金凭借债券价格上涨以及稳定的票息收益,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回报,成为众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 “宠儿”。
Wind数据显示,2024年,部分纯债型基金年化收益率突破15%,超过上证指数全年涨幅。例如华泰保兴安悦2024年收益达到17.96%,吸引了众多“基民”,其规模也从2024年6月末的21.23亿元暴涨至2025年3月末的179.49亿元。

然而步入2025年,情况急转直下。资金面偏紧导致了债券市场的波动加剧,利率走低、信用风险等因素交织,使得纯债型基金净值增速放缓,部分出现回撤。
通常情况下,当债券利率上升时,已发行债券的价格便会下降,这对于主要投资于各类债券的纯债型基金而言,资产价值会受到直接冲击。
2025年第一季度,10年国债收益率出现明显回调,自年初收益率水平最高上行30bp左右。相应地,年初至今,上一年涨幅较好的纯债型基金均未能延续“长牛”行情,其中华泰保兴安悦收益为1.51%,甚至出现了2024年收益超10%的债基,2025年至今仍为负收益。
借助权益市场回暖潮,
“固收+”产品规模普增
与债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A股在人形机器人和AI这“两驾马车”的带动下表现良好,相关概念股持续走高。比起底层资产大多为利率债、金融债的纯债基金,股债搭配的“固收+”产品能够在债券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凭借权益市场投资部分的出色表现,实现整体净值的稳健增长。
所谓的“固收+”产品,是指基金的底层资产中,除了利率较为稳定的债券资产作为防守,同时还配置了可转债、股指国债期货、股票以及股票打新等权益资产作为进攻手段,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2025年第一季度,万得可转债基金指数、万得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收益跑赢万得纯债型基金总指数,同时也跑赢了沪深300指数。进入第二季度后,虽然债市有所回暖,但纯债型基金年初至今的涨幅依旧未能跑过“固收+”产品。

截至4月30日,纯债型基金年初至今平均收益为0.37%,而混合型债券一级、二级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则达到0.42%,高于前者收益。
对于风险偏好更倾向安全的投资者来说,在“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时,“固收+”产品相比于纯债基金,赚钱效应更为明显。
据国海证券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纯债型基金规模收缩,较2024年末减少6.82%;而股票型和“固收+”产品则呈现小幅扩容状态,股市整体窄幅震荡,有结构性机会。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认为,2025年第一季度,“固收+”基金规模整体为净申购,其中二级债基和可转债基金的基金规模增幅相对更明显,受益于优异的净值表现,尤其是可转债基金在2025第一季度表现突出,整体跑赢其他“固收+”基金和中证转债指数,与等权指数相当。
多个基金管理人今年“固收+”增长规模超百亿元
截至4月30日,多家基金管理人今年的“固收+”规模增长突破100亿元大关,分别为中欧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中银基金、永赢基金及富国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在ETF和指数型基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前四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产品依然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主,这无疑为他们“固收+”产品的业绩表现打下了基础。

例如年初至今混合型债券二级基金中规模增长最多的中欧丰利债券,通过积极布局权益资产,其规模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52.77亿元跃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15.50亿元,规模直接翻倍,成为“百亿级基金”。
一季报显示,该基金3月末持有17%的股票份额,前十大重仓股中9只均为上涨状态,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比亚迪股份、招金矿业等个股一季度涨幅均超过40%,促使基金净值持续提升。截至4月30日,中欧丰利年初至今收益达到1.41%。
中欧基金相关负责人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表示,传统“固收+”产品高度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经验和感性判断,而中欧基金需要用工业化流程解决“人”的不确定性,凭借科技工具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分散化策略防范“黑箱”风险。
据了解,中欧基金的多资产及解决方案团队成员分别专注于大类资产配置、权益投资策略、策略开发、投研平台搭建、风控和绩效归因等多个领域,“流水线的操作,将极大降低对个人的依赖,单个人对投资流程的影响会非常低,团队中如果有人员调整,也不影响流水线的正常运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团队多元化的核心目标是提供多元视角和促进团队协作,通过跨领域人才融合应对市场挑战。每个最终落地的策略,都需按照“三可原则”评估——即可解释、可复制、可持续,避免依赖短期市场红利。
“固收+”产品存在波动风险,
投资者应挑选合适产品
从底层资产上看,“固收+”产品由于配置了权益资产,其净值波动有可能较纯固收类产品更大。例如2025年4月上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引发全球市场大幅动荡。4月7日,上证指数跌超7%,万得可转债基金指数跌幅超5%,而债券和黄金等避险资产则受影响较小。
2024年8月,央行曾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提到,“部分资管产品尤其是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是通过加杠杆实现的,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未来市场利率回升时,相关资管产品净值回撤也会很大”。
基金加杠杆,即指基金投资者通过借入资金来增加投资规模的行为。目前,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开放式公募产品的总资产不得超过该产品净资产的140%。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查询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透视基金的加杠杆力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投资前,应该厘清基金的底层资产是否合适、挑选符合各自风险偏好的“固收+”产品,才不会出现偏离预期较多的情况。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