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洛报融媒记者从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中信重工获悉,由该企业领衔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移动重载智能高空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近日启动,有望弥补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短板,助力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移动重载智能高空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旨在针对干散货码头的卸船作业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提升作业效率,改善工作安全性,进一步推动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

“干散货码头卸船作业长期依赖人工攀爬船舱清理残留货物,存在效率低、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等难题。”中信重工相关负责人坦言,该项目直击行业痛点,通过研发智能化“钢铁巨兽”,让港口作业告别高危人工清舱。
具体来说,该项目将集成电液比例高精度控制、船舱三维建模与自主作业规划等核心技术,实现高空刮料、清扫、堆料等复合作业,在大幅提升清舱效率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人力需求。

作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领军企业,中信重工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围绕应急救援、特种作业、军民融合等领域,研发适用更多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产品,引领和推动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项目实施路径上,项目团队由中信重工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5家单位组成,分设机器人本体设计、智能控制、安全防护等课题,进而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克“卡脖子”技术。
“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我们主要负责移动重载大臂展机器人多功能复合本体优化设计与移动重载大臂展高空作业机器人系统研发。”中信重工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项目的落地推进,有望填补国内移动重载高空作业机器人空白,推动港口自动化标准体系建设,在加速“洛阳制造”到“洛阳智造”跃升中,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洛阳方案”。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郭学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