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21日
游刃有余的盛夏未至
恰到好处的丰泽圆满
夏天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流转的天时
行至烟波澹澹的苍翠
繁花半盛,日光微醺
果实扶摇而上,麦浪展露锋芒
在成长饱满的路上
心怀理想之光
满载希望
为丰收的飨宴积蓄诗行
小满物候
古人将小满的十五天分为“三候”,每一候都生动记录了自然的细微变化:

一候苦菜秀
“秀”是茂盛的意思。此时苦菜枝叶繁茂,开出黄色小花。古人认为苦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小满时节天气渐热,苦菜便成为田间地头的“天然药箱”。
二候靡草死
“靡草”指喜阴的细软草本植物。小满后阳气日盛,这些植物因不耐高温而枯死,说明自然界开始进入“阳气主导”的阶段。
三候麦秋至
这里的“秋”指成熟。虽然时值夏季,但冬小麦已开始灌浆饱满,接近收获期。北方农谚“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正是形容这一景象。
小满体现物极必反的哲理是因为小满反映作物生长的状态,即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这与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之道相契合,寓意着凡事不可太满,过犹不及。
小满习俗与饮食
小满的习俗多与农事、祈福相关,而饮食则注重“应季养生”:

祭车神
旧时水车是灌溉的重要工具。小满时节,农民在水车前摆放鱼肉、香烛祭拜,祈求水源充沛,庄稼丰收。这一习俗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感恩。

抢水抗旱
在江南地区,人们会举行“抢水”仪式,由村中长者主持,村民集体协作引水入田,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互助精神。

食苦菜、尝新麦
苦味当家:小满宜食苦瓜、蒲公英等苦味蔬菜,既能清热祛湿,也暗合“苦夏”养生之道。
新麦飘香:北方会用刚灌浆的麦粒碾成“捻转”(一种传统面食),口感清甜,寓意品尝丰收的喜悦。
苦瓜酿糯米
苦瓜切片填糯米蒸制,苦中回甘,寓意小满“苦夏食苦,清心养脾”。

小满养生
(一)清热利湿,健脾宁心
小满暑热渐盛、雨水增多,人体易受暑湿邪气侵扰,致湿热邪气蕴结中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湿胜则濡泻,热胜则肿。”湿性黏滞,热性炎上,二者相合则见身重困倦、头面油腻、口干苦、大便黏滞;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加重肢倦乏力,久则累及心肺,形成脾虚湿盛、上热下寒之格局。因此小满养生应首重清热利湿、健脾宁心。
(二)顺应自然,护卫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夏养阳”,养生中遵循“夜卧早起”原则(晚11点前入睡,早5点后起床),午间小憩30分钟以养心气,注意早晚温差及雨后降温,及时添衣护阳;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湿邪侵袭伤阳。
(三)动静相宜,养心为先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指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在小满节气选择散步、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动静结合,修养身心,避免大汗伤阴。
南北小满养生有差异,应因地制宜。
南方湿热氤氲,易困脾阳、蕴生暑浊,故养生侧重清热利湿、醒脾和中;
北方燥气渐盛,易耗肺津、伤及阴液,故调摄宜滋阴润燥、固护津气。

小满诗词
小满,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诸多优美篇章 。
欧阳修在《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南风原头吹百草》中描绘道:“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 诗中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南风轻拂,百草摇曳,麦穗初齐,桑叶肥硕,孩童欢笑,蚕儿饱食,洋溢着小满时节乡村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
其另一首《五绝・小满》,“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 夜晚,夜莺在绿柳间啼鸣,明月照亮夜空,田间垄头的麦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对着飘落的花瓣展露笑颜,将小满时节的宁静与灵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
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里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 既点明了小满时节物候的变化,又描绘出农家忙于农事,官府关注农桑的景象,反映出小满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
文彭在《四月》中写道:“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 。” 生动地展现出江南小满时节,新鲜肥美的鲥鱼上市,戴胜鸟啼叫,蚕眠之后,田野里新秧翠绿、生机勃勃的水乡风光 。



审核:乔惠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