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波涛翻涌。湖北经济首季以百分之六点三的增速实现“开门红”,奏响了发展的激昂强音。这可不只是数字的简单增长,更是新发展理念在荆楚大地上的生动展现。就像苏轼诗里说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经济暖流在长江两岸涌动,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成了感知时代脉搏的先锋。
经济发展就像在长江上赛龙舟,起步时的冲劲儿决定了整场比赛的胜负。湖北经济的“力量感”,体现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农业增速达3.5%,像给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工业增速8.1%,好似熔炉里烈火熊熊,充满活力;服务业增速13.8%,宛如春水奔腾,势不可挡。三大需求也一起发力,出口增速2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稳稳地筑牢了发展的根基。在武汉市江汉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智慧屏幕上,跳动着城市经济的活力。这里聚集了3000多家科技企业,它们用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给传统商贸模式来了个大变身,让有着百年历史的江汉路步行街,客流数据能实时变成消费的动力。这种新老动能的碰撞和融合,就像江河奔涌时激起的浪花,既传承了商贸的历史底蕴,又闪耀着数字时代的前沿光芒。这样的动能转换,正在重塑湖北的经济版图,让历史积淀和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科技创新就像江河汇聚,融合的广度决定了产业变革的深度。在光谷科创走廊,机械臂能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重新定义了制造标准;在长江黄金水道上,五G智慧港口的电子提示音和万吨货轮的汽笛声相互呼应。21.4%的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背后,是实验室和车间的完美配合;42.1%的新能源车销售增幅里,跳动着绿色转型的强劲脉搏。科技创新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构产业生态,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就像长江的支流汇聚成大江大河,从智能家居走进千家万户,到生物医药取得重大突破,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到绿色科技强势崛起,湖北各个领域的创新成果都在证明,只有不断注入创新的活力,发展的长河才能永远充满生机。
经济发展的好不好,最终要看民生有没有改善。在荆门工业园,工人拿着平板巡检设备的场景,是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在江汉平原,无人播种机作业的轨迹,绘就了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22.3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就像春雨滋润着大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5.9%,好似春苗茁壮成长。民生改善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幸福的河流:武汉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圈”让城市间的距离更近了,“荆楚优品”的热销传递着湖北的文化自信,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41.1%的企业新增率,激活了市场的活力;56.2%的民间投资占比,为经济发展撑起了大船。这些跳动的数字,其实就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的轨迹。
站在黄鹤楼上远望,长江经济带的东风正推动着湖北这艘大船破浪前行。这艘承载着楚人“筚路蓝缕”精神的航船,正凭借“敢为人先”的创新智慧,勇往直前。从光谷实验室里闪耀的量子之光,到江汉平原上翻滚的金色稻浪,从武当山上的云海翻腾,到东湖畔的樱花烂漫,每一个奋斗者的足迹,都在见证着幸福的回响。在这场永无止境的征程中,湖北正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晏昊(武汉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