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坦洲镇水产养殖户收到了一笔总额20万元的政策性水产养殖天气指数保险理赔款。
“真没想到这么快!”养殖户陈先生感慨道。触发理赔条件后,省气候中心、中山市气象局联合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高效出具了权威气象证明,从报案到赔款到账,仅用时24小时。这笔“及时雨”般的赔款,让他们悬着的心落了地。

气象局工作人员现在与养殖户了解受灾情况。 通讯员 供图
中山养殖户的快速理赔经历,正是中山市应对台风“韦帕”中,“气象+保险”数字金融创新模式高效协同、兜底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早在台风“韦帕”登陆前,精准的气象预警信息已通过专属微信群,直达6家合作保险公司手中。7月20日,风雨未歇,国家金融监管局中山监管分局、市气象局便联合六家保险公司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直奔三乡镇防汛一线,巡查易涝黑点,确保“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理赔”链条环环相扣。
“韦帕”的威力,给中山的水产养殖、名贵花木等特色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关键时刻,中山市“双保险”政策性天气指数农业保险(覆盖花木种植、水产养殖)和巨灾指数保险,成为政府和农户抵御风险的“稳定器”。
其标准化、自动化的设计,让理赔快速、透明。据了解,初步估算显示,本次灾害中山市巨灾指数保险预计赔付将超过800万元;多个镇街的政策性天气指数保险(花木、水产)预计赔付总额超3000万元。这笔规模可观的“复产钱”,正快速流向受灾农户。
“气象+保险”的创新模式不仅赔付了损失,更赔付了信心,显著降低了农户的灾害冲击,稳定了农业生产投入的预期。港口镇养殖户何先生表示:“一方面,政策性天气指数保险有补贴,负担轻;另一方面,理赔快,让我们能马上复产自救。”
当前,中山正持续织密农业保险保障网,推动政策性与商业性天气指数保险协同发力,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不断提升风险保障水平,为农业生产者能够“安心搞生产,稳步谋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
通讯员:潘登
【作者】 苏芷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