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的校园里,曾有一颗怀揣梦想的种子,在知识的春风中破土而出,历经拼搏与汗水的浇灌,最终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登上了《人民日报》的荣耀舞台。他,就是赵骁骐——一位从草原小城出发,在学术领域不懈攀登的追梦人,以汗水与智慧,在青春的答卷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赵骁骐荣登《人民日报》

赵骁骐生活照
近日,《人民日报》专版刊登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赵骁骐脱颖而出。这位从乌兰浩特一中走出来的优秀学子,在求学路上不断突破自我。2014年,赵骁骐踏入大连理工大学的校门,此后凭借不懈努力,一路奋进,成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专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在求学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斩获了诸多荣誉,两度荣获博士国家奖学金,华为奖学金、沈飞罗阳励志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收入囊中。
深耕科研: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赵骁骐本硕博均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自本科保研后,便进入大连理工大学卢湖川教授(IEEE Fellow)领导的IIAU - LAB,专注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研究。博士期间,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以第一/共一作者身份发表CCF - A、CAAI - A类国际顶级会议/期刊论文达15篇之多,其中有3篇获Oral/Highlight报告,谷歌学术总引用量超过3000次,8篇论文单篇引用破百,更有1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为学生骨干,他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赵骁骐荣获华为终端Camera学术之星
国际争锋: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青年风采
在国际学术的舞台上,赵骁骐同样是一颗璀璨的新星。他担任TPAMI、IJCV、CVPR、ECCV、ICML等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并荣获CVPR2022“杰出审稿人”称号(当年中国大陆高校仅11/6427人获此殊荣)。在学科竞赛中,他同样表现出色,曾荣获国际级华为终端Camera学术之星;在MICCAI2022国际眼科竞赛中,他在青光眼检测赛道勇夺冠军(1/100)、OCT层分割赛道荣获季军(3/100)、GOALS总排名获得亚军(2/100);作为技术主力代表学校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并荣获总决赛金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数智筑桥:让科研成果扎根产业沃土
赵骁骐深知,科研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术创新上,更在于服务社会。他不仅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还积极投身于AI技术的产业应用,成为连接学术与产业的桥梁。他与校友联合创立了科技公司,担任技术合伙人并成功完成A+轮融资,带领团队构建锂电质检大模型,为多家新能源头部企业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电池质量检测解决方案。在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他如同敏锐的“观察者”,善于从工业实践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创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VPR 2024,真正实现了学术价值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让AI技术走出实验室,在工业领域落地生根。

赵骁骐积极探索AI技术的产业应用
逐光而行:科研之外的诗意生活
在紧张忙碌的科研之余,赵骁骐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充满诗意。他始终秉持着“科研需要专注,但生活同样需要热爱”的人生信条,将乐观向上的心态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在乒乓球台上,他尽情挥洒汗水,释放青春的活力;在跑道上,他步伐坚定,奋力奔跑,追逐着健康与快乐;在闲暇时光里,他又化身为一位“光影诗人”,用镜头记录下校园的四季更迭、旅途中的山川湖海。在他的镜头里,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生活的热爱与温情,每一幅画面都展现出他以独特视角观察世界的浪漫情怀。

赵骁骐生活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赵骁骐将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向着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奋勇进发。他计划深入研究通用人工智能(AGI)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AI在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他期待能够站在国际顶尖学术平台上,与全球学者交流合作,将产学研结合的宝贵经验带到更广阔的舞台,架起学术研究与工业落地间的桥梁。
从兴安盟的广袤草原走向世界的学术舞台,赵骁骐的每一步都印刻着家乡的印记。他的成功,不仅是个人拼搏奋斗的丰硕成果,更是为家乡争光添彩的荣耀勋章。相信这位从家乡走出去的优秀学子,会继续带着兴安儿女的坚韧与豪情,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书写更多让家乡骄傲的精彩篇章!

来源:乌兰浩特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