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近200个中华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不仅见证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是不断传承的文化记忆和历史积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字号们也需要面对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现实。当下,不少老字号在现代化转型中就遇到了商业秘密泄露的困扰。一方面技艺需要传承,而商业秘密又需要守住,两者之间要如何来平衡呢?

80后陈徐奇是老凤祥海派珐琅金银器工作室的负责人,一根金属丝,在他手里通过拉丝、编丝,就有了精巧的掐丝造型,用掐丝珐琅工艺制作成的首饰,备受爱美女性的推崇。“我们的技艺传承百年,海内外年轻消费者都喜爱珐琅首饰。”陈徐奇自豪地说。

陈徐奇工作室有25位成员,每年会设计上市300多款新品,年销售额超过5千万元。掐丝珐琅工艺目前没有机器替代,必须人工一点点完成,这也是他们的核心商业竞争力。

但陈徐奇又是市级非遗项目“海派珐琅金银器”的传人,因此他的工作室还承担着非遗传承的重任。技艺需要传承,而商业秘密需要守住,两者之间要如何来平衡呢?他坦言:“宣传时难免要展示技术细节,如何既传播文化又守住秘密,一直是我们反复权衡的难题。”

拥有242年历史的老字号童涵春堂,在这方面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他们拥有手工膏方等非遗古法技艺,还有不少古方、名方传承至今。童涵春堂总经理贾晓薇忧虑地说:“方是我们的命脉。以前手工熬制时只有自己人知晓,如今标准化生产后,合作方、设计人员都可能接触秘方。”

上海目前有近200家中华老字号,基本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艺、传统配方等。以前这些秘密全靠师徒间口传心授,然而各大老字号纷纷进入现代化转型。在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过程中,这些秘方、工艺传播链路加长,导致知情人群体也不断扩大。再加上不少老字号本身对于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也不强,因此老字号商业秘密泄露事件在近年来屡有发生。
“很多老字号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商业秘密,”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区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娄卫指出,“员工离职带走秘方,企业却意识不到这是侵权。”豫园股份知识产权负责人许延兴补充道:“员工常误以为自己未接触秘密,梳理保护范围时阻力重重。”
一旦这些核心技艺或配方泄露,对于老字号百年积淀的品牌价值无疑将会是巨大的冲击。而事后哪怕维权成功,人力、时间、经济上的损失也已不可计。正是基于老字号们面临的这一挑战,黄浦区出台了全市首个老字号商业秘密保护的指南,希望能为老字号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保护方案。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回力,近年来与各品牌联名多多,这份指南就为他们解决了跨界合作中的商业秘密保护难题。“合作方众多,指南帮我们精准识别风险,安全拓展市场。”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岳深有感触。
律师陈云开点明平衡之道:“可将核心技术分段加密保护,同时开放推广品牌文化内涵,实现保密与传播双赢。”

一些老字号甚至还大胆启用了一些新技术,来护航自家的商业秘密。前不久,旗下有着19家中华老字号的豫园股份,就签下了全市第一份老字号商业秘密保险,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风险分摊。
“区块链能证明商业秘密归属权及接触记录,形成牢固电子证据链。”蚂蚁集团知识产权副总监沈晓东解释。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事会秘书王瑾视其为“守护百年基业的重要金融盾牌”。
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在于独特技艺与配方的代代相传。守护商业秘密,是维系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但是传承并非固守,也要在开放中延续生命力,平衡之道,在于建立明细的传承谱系与保密边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司法保障、专业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探索出一条老字号商业秘密保护新路径,方能让老树常青,让秘密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
看看新闻记者: 邱旭黎
编辑: 吕艳,张予洋
责编: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