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吴双建
8月8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发视频回应水果贵。他说: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条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据8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

相关视频报道截图
余惠勇回应水果贵,不是没有理由。社交媒体上,曾有不少网友吐槽,“太贵了”“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随便买买,一百大洋就没了”“到底谁在吃百果园?”
应该说,面对价格高的质疑,百果园完全可以正面回应。正如其也提到,便宜的水果供大于求,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应求的,这是它贵的一个原因。说人话就是,百果园针对的是高端收入群体,对水果品质有要求,但对价格不太敏感的。
但是,百果园为什么要教育消费者呢?不管任何商品,都分等级档次,制定不同的价格供消费者选择。真把消费者教育成熟了,该买不起的同样还是买不起。所以,这个说法让人感觉充满了爹味。就是怕,教育消费者的目的,是为了将低档商品,讲各种故事,编小作文,然后包装高价卖给消费者。
对消费者说教,是商家的大忌,说“消费者无知”,也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客观来说,消费者作为一个大群体,可能存在盲目购买商品的情况,但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往往是商家使用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造成的,本身并不是“消费者无知”,只是因为商家“套路多”。
难道,只有在百果园买水果,才是“有知的消费者”?这无疑是在为自己的高价策略辩护。
百果园想脱离低端产品的残酷竞争走高端路线,用高品质水果来获得部分消费者的认可,这无可非议。但是,对走高价路线的商家来说,近年来不乏翻车的,一些成为过气网红,有的甚至已经破产。说到根本,问题就出在重营销、轻产品上。不妨看看“雪糕刺客”钟薛高的例子。
要说百果园成为水果高端品牌的代表,或者说百果园的水果代表着高品质,恐怕还为时尚早。近年来,百果园的负面消息时常见诸媒体,黑猫投诉数量不少,被网友称为“水果刺客”。据报道,公司2024年的财报显示,百果园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而上年同期则盈利3.81亿元,这是近五年来百果园首次出现净利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教育消费者,让人很疑惑。
敬畏消费者,尊重市场规律,是商家经营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消费者需要高品质低价格的水果,讲求性价比,是一种正常且朴素的消费理念。商家当然可以有不迎合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消费者就是“无知”。诚然,教育消费者本身未必是一个贬义词,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者正确健康消费。回到问题的根本,百果园根本没有达到当老师的地步。就怕市场定位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最后被消费者教育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