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深视新闻记者
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
作为 “站-产-城”融合发展新型模式的
国家级试点项目
西丽高铁新城
规划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轨道交通部分
预计2027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西丽高铁枢纽(规划效果图)。图源: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
超级枢纽为核
构建“南站北城、十字轴带”空间
西丽高铁新城位于深圳科创中轴(深圳湾-科技园-西丽)与“山海连城”重要节点(大沙河水廊、双界河水廊)的山海绿廊双轴交汇黄金地段,被广深高速、龙珠大道、沙河西路、南海大道四条主干路环绕,占地面积1.89平方公里。
据介绍,整个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分为高铁车站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市政交通工程和站前广场工程。
西丽高铁枢纽作为深圳市“五主五辅”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汇集4条国家铁路、2条城际铁路和4条地铁线路,规模超过深圳北站,建成后将成为深圳最大的高铁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对深圳市建设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目前高铁车站、轨道交通部分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并稳步推进中,轨道交通部分预计2027年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西丽高铁枢纽区域位置图。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不仅如此,西丽高铁新城规划构建“南站北城、十字轴带”的空间结构。
“南站”是西丽高铁枢纽及南侧交通接驳通道组成的交通功能片区;
“北城”则为北侧科技创新服务和高品质生活片区;
“十字轴带”为南北向科技创新轴和东西向的站城融合带。
西丽高铁新城南北分别连接西丽湖科教城留仙洞总部基地和南山科技园,借助丝带公园与大沙河长廊,实现立体联动,营造“公园里的总部园区”。
同时,西丽高铁新城衔接“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强化片区作为深圳生态网络关键节点的作用。

西丽高铁枢纽(规划效果图)。图源: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
“东、西丝带”延伸构建
超级生态绿廊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若将西丽高铁新城比作熠熠生辉的明珠,生态绿廊便是缠绕其间的翡翠绶带。

大沙河长廊。图源:蛇口消息报
“东西丝带”超级生态绿廊接城市繁华,引山海诗意,创造了多元生境空间。
“东丝带”向东延伸,成为联系城市和大沙河绿地系统的核心节点,通过一系列绿化手段,打造形成广场区、屋顶层、架空层三个绿化层级,结合建筑空间结构,构建中庭、边庭、下沉庭院、屋顶花园等多样化绿色空间。
“西丝带”以自然空间和开放空间为主,从地面到连廊到屋顶,以及附属广场分别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样生态绿化方法。
试点“立体营城”
加快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创新不止步于地上空间,西丽高铁新城作为深圳重点建设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也将努力打造全国空间开发立体营城、集约高效的典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如以立体化生态设计理念重构复合型公共空间维度,创新利用桥下空间铁路沿线及轨行区上盖等低效区域,新城东侧国铁上盖空间结合慢行路径与绿化景观打造连续可达的立体公园。
桥下空间嵌入社区体育场地与休闲设施提升空间活力;通过屋顶绿化空中观景平台等立体设计,构建“第六立面”生态界面,形成高密度开发区的多维绿色景观。

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图源:项目设计单位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规划效果图)。图源:项目设计单位
对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西丽高铁新城除了“站城和谐、公交优先”的综合交通总体规划思路,还将体现“绿网缝合、慢行互联”策略,缝合枢纽南北片区,通过连续的慢行廊道拉近高新区、留仙洞等周边区域的空间距离,规划地面、空中立体慢行网络,衔接轨道站点、公园与公共空间,构建5分钟见绿地。
此外,西丽高铁新城还将重点打造枢纽北侧站前广场、西侧带状公园等城市客厅,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促进“站-产-城”融合与公众共享。

西丽高铁枢纽(规划效果图)。图源: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
这样的西丽高铁新城
你期待吗?
记者 / 靳承宇 向仕双
部分内容综合自 / 蛇口消息报
编辑 / 王海苹
审校 / 毛芸